沈帥青:區區有阻撓 建屋死結怎解開?

City

發布時間: 2015/07/01 08:00

分享:

分享:

區區有阻撓 建屋死結怎解開?

捱貴樓、住劏房,今日七一遊行肯定又會將房屋問題作一議題,迫政府為承諾建屋量「找數」,但當各區聞建居屋或公屋就色變,搖頭say no。此死結不解,建屋注定難達標。

特首梁振英自上場以來,視解決房屋問題為重中之重,趁今日七一遊行、其上任3周年,難免會成為不少人向其「追數」的機會,尤其是政府未來10年公營房屋的建屋目標為29萬個,但在上周公布的施政滙報中,透露未來5年僅能建9.31萬個,還不及目標的三分一,嚴重落後進度,又怎解決房屋問題。

住屋問題近年困擾港人,政府有責解決。不過平情而論,面前所遇到的又是一個政治死結,當政府覓地建居屋、公屋,隨即就會遭受當區居民反對。最新就有馬鞍山恆健街的休憩地,欲改建居屋項目,便受當區居民阻撓,反對居民包括屬租者置其屋計劃的公屋恆安邨、私樓聽濤雅苑等,紛紛指摘建屋會嚴重影響通風、交通超出負荷云云,據報道指反對書逾600份。

類似的例子從不罕見,今年5月葵青區議會就一致通過,要求政府擱置一項在青衣建公營房屋的計劃,認為會帶來交通、噪音等問題;在西九龍南昌站旁的地盤,亦因遭附近私樓「西九四小龍」的居民反對,拖拉多年仍未能建公屋及居屋,至今仍曬太陽。

居民反對的理由,有各式各樣如交通、通風、噪音等,但說穿了,背後理由還不是只得一個:擔心影響樓價。

鄰近居民的心態,其實不難理解,最「好」的安排,自然是土地作休憩用途,建成公園或康樂設施,美化環境之餘又不阻礙景觀,屬「增值」之舉,對樓價有幫助。就算沒有公園,退而求其次,建私樓也不錯,雖然會阻礙景觀,但有新落成豪宅在旁,說不定也可帶動該區樓價。

但一說到建公營房屋,則必然大力耍手擰頭,譬如建居屋,不少鄰近居民已覺得對樓價無幫助,且有拖低之風險,不情又不願;若然是公屋,就更加反感,千方百計要阻止,就算是住在當區公屋的居民,例如在已賣出大部分單位的恆安邨,亦有人反對在其附近再建公營房屋。

居民的反對,在政客的幫助下,更加放大。居民就是其選票客源,又怎敢得失?尤其在今年底區議會、明年9月立法會的選舉在即,政客就更要落力表現,與居民共舞。面對棘手問題,以現時的政府,就更難得到政治能量應付,處處建屋不成。

人人捍衛自己利益的心態,或屬人之常情,但當區區建屋不成,付出代價的,不會只有交不出政績的政府,更受害的是社會內中下階層人士,他們的住屋權益也遭犧牲掉!

本港住屋問題之嚴重,近年港人不會不知,樓價升完又升,按中原城市領先指數,本港今年6月底的私樓樓價,按年上升17%,中下階層買不起私樓之餘,租金亦有加無減。至於劏房問題更見嚴重,全港劏房戶逾8萬個,上周公布的中大研究顯示,劏房戶家庭收入平均41%要用來交租,在高租金環境下更愈住愈差,人均居住面積還不到48平方呎,相比監倉的人均空間還要細小。

要讓港人可安居、基層可上樓的口號,人人高喊,急於要求政府建屋,但一說到建屋,卻又區區阻撓,政府建屋不成,問題不單沒有解決,更變成一個政治死結,陷入無法建屋的循環,建屋又怎會達標?

新加坡上月有高官公開指,擬讓當地每對夫婦都有機會買公營房屋「組屋」,包括連高收入群體也可買,能夠如此大開期票,自然是有能大量建組屋的信心。其自信的背後,既是新加坡平地比例高,有助大量建屋,政府更是強勢施政,如強硬收地、急步填海、大力建造住宅新市鎮等,本港情況卻截然相反,收地難、填海空談、新市鎮如緣木求魚,新屋供應只能等了又等,不知等至何時。

當大家以通風、交通、噪音等理由反對闢地建屋之時,或也要想一想,還有幾多住在籠屋、劏房的居民在捱貴租,又在30多度高溫下住在惡劣環境而受苦?不要以為把責任推向政府,就一了百了,若大家只為了自己眼前的利益而各家自掃門前雪,居住問題終究沒有解決,還是請大家真心實意,以弱勢群體為念吧!

撰文 : 沈帥青